放一篇中学的时候翻译的文章,看看大家喜欢不.
《波莱罗》的异域风韵
mR.FRkWN 译
选自 CD《Capriccio Italien;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; The Sorcer's Apprentice; Romanian Rhapsody No.1; Bolero》内页,标题是译者加的。
Ravel 最初构思中的《波莱罗》原名叫做《Fandango》,是题献给他的挚友、舞蹈家 Ida Rubinstein 的芭蕾舞曲,它的首演也正出现在1928年11月 Ida Rubinstein 舞团的演出中。
在《波莱罗》的创作中,Ravel 明显改变了以往先创作钢琴曲,再改编为管弦乐的做法,而直接创作了它的管弦乐版本(钢琴双重奏和双钢琴版本随后在1929年发表)。想想《波莱罗》也许是第一部让配乐成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因素的划时代作品,这样的“改变”也就不足为怪了——在一直延续到高潮的波莱罗节奏鼓点的映衬下,曲中的两段舞曲旋律以 AABB 的方式完全重复了18次之多。除了乐曲结束前旋律从C大调戏剧行地爬升到E大调,再回到C大调上以外,曲中变化的元素大概只有音量——从最弱稳步增加到最强——还有乐器的编排。随着舞曲的进行 Ravel 几乎引入了管弦乐团中一切可以想到的乐器:超高音、小超高音、次高音萨克斯管、抒情双簧管,更不要说常见的弦乐、管乐和打击乐了。
尽管《波莱罗》只是一部试验性的作品,这部酒神般带着异域流风情韵的泛音的作品 [1] 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。它的旋律出现在多部电影中,从1934年由 Carole Lampard 和 George Raft 主演的《Bolero》,到1979年的《10》。Raft 和 Lampard 们肯定不曾想到,他们将 Ravel 的大作带入银幕的时间,仅仅是她问世的6年之后。
from notes by ROYAL S. BROWN
Mr. Brown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of Fanfare (1980)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[1 原文为 the very Dionysian Bolero, with its erotic/exotic overtones。
附:专辑封面
(RCA 09026-63586-2) |